黑熊學院系列講座 Vol.14 - 【不去中國也該認識的反間諜法】
中共的新版反間諜法在 2023 年 7 月 1 日實施,進一步擴張中共干預言論自由、人身自由等基本人權的力道。這部法律不僅是針對中國人,更包含外商、外國組織,都是反間諜法的觸及範圍。
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服務與內容,本網站使用數據分析技術。若您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,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此技術,關於更多相關隱私權政策資訊,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。
一年一度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即將展開,社會各界正在慶祝這個由來已久的民俗盛事。
「宮廟是否被滲透」一直有許多討論。有些人認為,宮廟早就已經被染紅;但也有人認為,不該以偏概全,讓整個宮廟體系都揹上莫須有的罪名。因此,黑熊學院將推出我們的第 12 與 13 場的系列講座,主題圍繞在台灣宮廟的生態與在地連結。
此次講座主題涵蓋較深且廣,因此分兩場舉行:第一場從基本面向談起,第二場則透過不同領域的講師深度觀察與講解。
日期:4 月 25 日(二)19:00
地點:黑熊學院|台北市武昌街一段 18 號 3 樓
講題(1):台灣宮廟的運作經營
主講人:楊荏元|文史工作者/作家
講題(2):台灣宮廟與中國交流的宗教與政治意涵
主講人:張貴閔|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
講座筆記
過去社會各界皆有對於宮廟議題的討論,因此在一年一度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期間,我們將講座主題緊扣在台灣宮廟的生態與在地歷史,以及台灣宮廟與中國交往的宗教與政治意涵。
講座最開始,由黑熊學院創辦人沈伯洋教授擔任引言人,並由文史工作者楊荏元、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張貴閔分兩個題目討論。
沈伯洋引言表示,中共統戰的「一代一線」,即「青年一代,基層一線」,宮廟作為台灣人廣泛民俗信仰的聚集地,一定是中共統戰希望接觸的對象。意即,廟宇的活動會被當成幌子,一個被用來舉辦「以統戰為目的」的活動外殼。
同時,中共也會利用台灣人對廟宇的懷疑或誤解,「拉一個打一個」,散布宮廟被紅統的謠言,打擊民眾對廟宇的信心,撕裂台灣社會的彼此信任。沈伯洋表示:「宮廟沒有那麼容易被統戰,民眾應以客觀條件分析,才不會著了中共意圖分化台灣的道。」
文史工作者楊荏元在講座開題也首先回應,台灣的宮廟歷史已久,自清帝國時期以來就有制度性的依歸,有相關的禮學、祭法、三獻等,也雜揉了道教與佛教的經典。
回頭看台灣早期的移民社會,需要有精神上的寄託,即便沒有相當規模的廟宇,但需要有固定祭拜的場所,因此逐漸形成祭祀圈,具有共同信仰的社區組織,庄頭、村落、宗親、神明會等,透過舉辦年度祭祀,對村里進行動員,也可以消除聚落之間的糾紛、緊張與不安。
正因為有如此完整的制度與深入民間的草根性,即便宮廟在戰後併入現代法律,成為管委會、財團法人的形式,都是不容易受到外力影響的。
楊荏元提到,一座宮廟沿用多少「舊例」,是判斷宮廟正不正常的關鍵。
意即,若有沿用舊例、歷史紀錄完整,那就是比較正派的廟。有正常運作的管委會、民主制度完整,即便主委親中也不能為所欲為。
但如果是突然新興而起的廟宇,看不出歷史傳承,那可能就要合理懷疑背後動機並不單純。
講座下半場,張貴閔教授指出,台灣作為民主法治的社會,對宗教的包容度是很高的。
從西元 2000 年以來,信仰人口總數每年攀升,如今更被視為文化資產,得到社會正向認同。同時,根據世界價值觀調查(WVS),台灣對比中國,關於是否信神、有來生、有地獄、有天堂、宗教重要性、信任宗教團體、信任不同信仰的人等,整體數據而言台灣都高過中國 50 %,表示台灣社會對宗教團體比較信任、有信心,宗教文化,這是台灣社會跟中國差異非常大的地方。
在中國,宗教團體是由共產黨完全壟斷,尤其在 2018 年統戰部改制之後,宗教事務局被整合入統戰部之下,更加強化黨對宗教組織的控制,也因此中國都是透過統戰部、國家宗教事務局、愛國宗教團體、國台辦等組織,來跟台灣的宮廟或宗教社會團體互動。
張貴閔進一步分析到,台灣宮廟會想去中國交流,包含了複雜的「內生因素」與「外生因素」。
內生因素包含:
外生因素包含:
張貴閔認為,媒體與社會輿論相當擔憂宗教統戰,但同時我們要觀察宗教的內生邏輯,來分辨行為的動機是否與統戰有關。
在台灣,許多廟宇有自己的交際網路,即便會前往中國,常常也是去一次就不再往下接觸;對大多數的人來說,去中國拜拜完也就沒事了,政治影響有其的極限。
民間宗教與社會往往緊緊相依,頭人(如里長、地方仕紳)要服務的對象是「信眾」而不是北京,在兩國間有影響力的宗教組織或人物,不一定在他的信眾之間有同等高的影響力。
也就是說,並不會因為去拜拜一趟就支持統一。假如這個論點為真,以台灣的宗廟覆蓋率來說,這樣看會覺得統戰效果很差。
但其中會產生的疑慮是:一趟拜拜回來,手機帶著微信群組,的確有可能成為資訊戰的平台,也有證據顯示部分廟會社群已成為中共心戰破口。
宗教被滲透應該被看成「地方宗教活力弱化」的結果,而非成因。在講座結尾,兩位講者共同呼籲:在民主社會,建立信任的方法在於參與,宮廟事務參與的年輕化,有助於我們面對統戰、強化抗體。
第一場講座完整影片
時間:5 月 3 日(三)19:00
地點:黑熊學院|台北市武昌街一段 18 號 3 樓
講題(1):中共對台灣宮廟統戰工作的現況
主講人:古明君|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
講題(2):宗教與法治的難題:制度化才能透明化
主講人:王鼎棫|法律白話文運動網站主編
講座筆記
大甲媽祖遶境剛落幕,本場講座針對「中共如何透過台灣宮廟,系統性地進行滲透並發展代理人」等面向進行討論,並分析在現行法律有所不足的情況下,什麼樣的法律制度能夠幫助宮廟財務透明化?現場邀請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古明君,以及法律白話文運動網站主編王鼎棫共同主講。
古明君教授表示,中共在 2018 年兩會期間,福建代表團向第十三屆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」所提交的報告,明確定位媽祖信仰作為推進一帶一路的文化工具,同時目的更是針對「抵制臺獨,推動祖國統一大業。」
而過去因為疫情因素,中共對台統戰工作績效不佳,如今疫情已全面解封,很需要短期內有「明顯績效」。因此,近期勢必會動作頻頻,例如:力邀台灣各類型團體赴中,營造台灣人積極期待交流合作、弘揚中華文化、共創和平大業等氛圍等,這些都是台灣社會需要警覺的。
在統戰架構下的媽祖文化,中國政府將會運用資本、意識形態、文化和血緣連帶,發展並強化與台灣社會不同部門的關係。
在透過經濟或者非物質性的誘因,既能形成「宗教紅利」,也能給予商業資本系統,透過他們的台灣身份、以及在中國廟宇的董事身份,在兩國間分別累積個人的社會資本。
也就是說,只要透過發展交流活動,不論台灣宮廟的政治傾向,中共都可以認識到地方有影響力的人物。
古教授說,中國透過民間信仰交流投放銳實力,因涉及兩國政治,「隨時可將攏絡轉化為懲罰。」
由於台灣宮廟前往的「朝聖地點」,普遍會由中共官方創造與壟斷,且如果要到達朝聖地點,往往需要當地政府與台辦的協助。甚至在必要時,中共也可讓某些頭人(意見領袖、地方仕紳等)無法帶領進香團前往進香朝聖。
同時,如透過發展代理人,中共更能達到監視目的,例如:在研討會後的交流,討論學者是否為「文化台獨」;而在兩方交流中所建立的線上通訊軟體與社群網路(如微信群組),將成為其後傳遞不實訊息的管道。
原本只是單純的進香活動,在種種操作下,可能會轉化為帶有宣傳目的或政治效果的活動,並進一步影響境外社會的企業行為、政府決策、媒體輿論、民眾態度或政治秩序,使中國的影響力逐漸加深。
古教授提醒,此最大的危險在於:透過與宮廟系統發展代理人、買辦,北京當局可以「輕易繞過台灣 2300 萬人的民意」,對國際宣稱已經與「台灣代表」達成共識。
而因為信仰宗教在台灣屬於人民自由,所以更容易成為兩面刃。在台灣,「宗教」是一個具有競爭性的市場,應該要讓宮廟的事務透明化,讓信徒可以去評價。
提供一個有趣的數據:據統計,台灣便利店總數約有 1 萬 3000 家,約 1700 人就擁有一家便利商店。而根據台灣立案的宗教團體中,宮廟與寺廟,竟共有 1 萬 2207 家 ,約 1900 人就擁有一家宮廟。
王鼎棫提醒,《反滲透法》已經上路施行,但要能證明中共協力者的金流是來自於境外的勢力並不容易,財務透明就變得非常關鍵。
宮廟財務不僅攸關宮廟資源,也可能涉入洗錢、成為紅色統戰的一環,影響人民政治意見的視聽。為了保護民主法治的運作,政府應該積極對宮廟財務有適度規範。
「國際防制洗錢組織」早於 2012 年間頒定之國際規範中,就將非營利組織納入洗錢防制、打擊資恐的體系規範。 台灣社會各界應該要思考的是:「宮廟財務的管制過於鬆散,會不會造成對民主社會的破壞?」
王鼎棫也引用新北市檢察官李秉綺的研究觀察:「宮廟的財務極度不透明,捐款名義五花八門,且又是現金捐款,洗錢過程只要把握化整為零的原則,小額分時入帳,幾乎可以成為完美洗錢斷點…就算找不到,就自己開間宮廟,自己的黑錢自己洗,自己的香油錢自己捐。」
台灣現行對民間宗教的法律包含《監督寺廟條例》、《財團法人法》、《人民團體法》,不僅政出多門,隸屬不同主管機關,且無宗教專法,也會影響行政命令的訂定,影響依法行政的落實。
此外,各法規也有其不足:民國 19 年所制定的《監督寺廟條例》,僅監督道教與佛教,這個監督範圍太窄且不平等。同時,雖然有規範宮廟需要繳交財務報告,但沒有罰則,等同沒有約束力。而財產豐厚的宮廟若成立財團法人,應受《財團法人法》規定管理,一般財團法人每年都需做洗錢風險評估,但排除宗教法人。
王鼎棫更呼籲,在現行法過於疏漏的情況下,一部能取信於人民、合理管理宗教財務的《宗教團體法》,是遏止中共滲透的必要方法。
在大原則上,王鼎棫舉例大法官釋字第 573 、 490 號,政府對「宗教教務」應採「自主管理」。靈性、超自然經驗不在管制範疇,例如早上幾點念經等等。
而對「宗教庶務」則應該採「公開監督」,例如財務部分,政府只管外在行為,而且要管牽涉到社會公益性;如果寺廟財務沒控管好,成為中共金流滲透的管道,一定會對台灣社會造成影響,政府應該積極介入。
正因為擔心跟中共的統戰是透過財務的流動,宮廟應該每年度結束後六個月內,經會計師查核,檢具財務報告,不僅報主管機關備查,也提供信徒閱覽。同時,也應利用網路,在接受捐獻財務六個月內,提供捐獻者查詢捐款的整合使用方向。對民主的信心,應建立於法治,如此一來,社會各界才能進一步信任宗教團體。
第二場講座完整影片
中共的新版反間諜法在 2023 年 7 月 1 日實施,進一步擴張中共干預言論自由、人身自由等基本人權的力道。這部法律不僅是針對中國人,更包含外商、外國組織,都是反間諜法的觸及範圍。
提到戰爭與國防,我們或許馬上聯想「陽剛」、「男性」形象的畫面。然而從 20 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,女性在戰時常常扮演重要角色,無論是後勤支援與生產、醫療救護等,女性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。